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NEWS BULLETIN

大师的风采--济南采风观展记

作者:  时间:2015-10-23 11:39:38

 
二、大师的艺术风采——新中国画 , 具象抽象印象三象合一的解读
 
    “石齐济南精品展”在建筑规模全国第一的山东博物馆新馆展出,新馆雄伟壮观气派,石齐先生的画配得上这座建筑。好东西放在好地方才有能显示出大魅力。
    石齐先生的画很难用一种美来概括,有交响乐般的华丽美,充满活力的奔放美,幽灵般的梦幻美,汉画像般的稚拙美,五彩缤纷的煊烂美,动如脱兔的洒脱美,淋漓尽致的畅快美,雕塑一般的凝重美,充满天真的童趣美,具有现代感的时尚美,文雅的古典美,明境一般的空灵美。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表现出的面貌为什么会如此之多?石齐先生的艺术究竟在哪些方面有独到的理念和定位? 我想就虚实、用线、构成、色墨统一四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体会和思考。
 
虚实
    虚实关系,是中国画最基本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会不会处理虚实关系,是区别是不是一个中国画高手的大分水岭,谁掌握了新的虚实法则,谁的作品就会以新的面貌出现。石齐先生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除了传统虚实手法用的精彩,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独具特色。
以黑托白、以墨托彩、以彩托彩
    按一般常规,色重者为实,色淡者为虚,主体实,配景虚,而石齐先生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如《女娲补天》、《辉光无限》、《阳光下》、《孔雀》、《惠安小女》等一系列作品,极力着意环境氛围的营造,主体反而虚空留白。由传统的以白托黑,变为以黑托白。
    有时一幅画主调整体为水墨,但出现几块编排有序的色块,一下就使一幅画醒过来,从传统拉回到现代,如《乌镇》、《夜上海》这是以墨托彩。还有些画以彩托彩,利用色彩的冷暖、清浊、明度,相互衬托,相得益彰,如《十里荷花》、《山村细图》、《和平颂》等,大部分作品是三者揉合在一块用的,只是各有侧重而已。

引入光感
    《千手观音》、《仙乐》犹如放射性光源,霞光四射,《长廊》引入焦点透视,《月儿弯弯》则是朦胧的光影,大片的虚空,《董必武》使人感觉霞光映入书房,董老淋浴在晨曦之中。《长廊》中,写实的长廊加入一道廊柱的影子,破掉写实的平板,
整幅虚灵
    《酒吧一条街》、《花如玉》如梦如幻,主题人物也溶进虚幻的背景中,线的漂忽,又增加了主题的不确定性。
近虚远实
    如照相机对焦,焦点对在远处,则近景就虚化了,如《乌镇》,《清福图》,近处人物画的很虚,远处景物反而很逼真。
 
用线
    石齐先生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线的种类和作用,魔术般地发挥一支毛笔所能产生的一切效果,把中国画的用线发挥到极致。作品中有中锋篆意线、震笔跳跃线、颤笔顿挫线、滚笔散乱线、拖笔泥水线、扫笔奔雷线、戳笔犁行线,鲁班墨斗线,或沉着或洒脱或凝重或激扬或飘逸或俊健或轻柔,纵横交错,层层叠叠,表现出中国画的线的无穷表情与趣味。
    石齐先生还善用网状线结构,象蜘蛛网一般的线结构,牵一发而动全网,牵出线的一头,好象能把整个线团都提走,结网有时用墨线,有时用色线,有时墨线色线交互使用,有时又集点成线,画面中心主题被紧紧络在画幅中,观者的思绪也被魔力般络进去。
 
构成
    石齐先生的许多作品,引入设计中的构成元素。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构成:
    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其含义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构成一个新的单元。构成在设计领域,是指将一定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征,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重在创造意境。构成对象的主要形态,包括自然形态,几何形态和抽象形态。构成有三大种类——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构成要素是点、线、面、体、色彩和空间。构成的形成要素,依然是形式美诸法则,如对比、调和、对称、均衡、比例、节奏、韵律、多样、统一。构成形式有重复、变异、渐变、发射、肌理、近似、打散、密集、分割、特异、空间、对比、平衡。
    石齐先生在画中的构成形式多用变异,渐变,分割,空间,对比,平衡,肌理,密集,打散,发射等,其中以分割构成用的最多最明显。在表现肌理时,所用手法主要有书法,描绘,喷洒,擦刮,拼贴,渍染,印拓等。我们来分析几幅石齐先生三象融合的代表的作品。


1《打粮图》

    在平面构成中,石齐先生使用分割构成法,主要用几次纵向分割,把画面分为四个大的组合单元。这些单元中各自又有相对独立的中心和主题,又有虚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安照虚——实——虚的三段式方式演进。
主要人物安排在一条S形线上,是实线,具象的人物安排在这条线上,留白也是一条S形线,是虚线,抽象的粮食和印象的收割场面,安排在这条线上。一实一虚两条S形曲线,把画面所有元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场面宏大但一点不散乱。
    构成形式除分割外,还有渐变,如黄色的渐变——由金黄到浅黄到虚白;密集,在打粮机器下方,粮食变为密集的点;空间,在画面右上角出现远处的收粮运粮空间,人喊马嘶,热火朝天;发射,打粮机器的飞速转动,用旋转的线表达,又发射出去,弥漫到整个画面;肌理,
    画面中心下方一块用擦刮和印拓的手法,将散碎的红色渗到黄色之中,表示粮食的厚积;打散,人物虽然众多,但没一个全身完整表现的,大部分只画上半身或头部,也画了脚,但没和身体连起来画,在一块虚白中,单独出现。
    在色彩构成中,主色——黄金色赫然地以它的飞旋和流动质感压倒了一切色彩,连几处红色色块在它前面也黯然无光,成了金黄色的附属物;衬色——兰色的色块和人物的绿色头巾;中性色——背景的灰黑色,特写男子的褐色肌肤,黑色墨块和画中的留白。
    构成对象有自然形态——劳动的人物和丰收的原野;几何形态——红黄兰三种色块,有方块,三角形,圆点;抽象形态——旋转的线条。
三种对象的出现在同一画面,具象、印象、抽象融合在一起。
    2、《长廊》
    我们看《颐和园长廊》,建筑物的立柱和横梁,构成了画面的纵线和横线,把画面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几块,这是分割构成,人物行进的孤线,将观者的视线引出画外,再用透视手法引向长廊的深处;观者透过廊柱间隙还可看到远处的汉白玉栏杆,和一片荷塘。这是空间构成;画面左边充实,右边虚空,左边热烈,右边冷静,人物刻画主子高傲,奴才谦卑,这是对比构成;左下角大片红黄,右上角大片的黑兰,使画面冷暖均衡,这是平衡构成:在虚空处,压上一排书法,好象石板路一般,这是肌理构成;画幅中间廊柱与廊柱之间的下提部分,纵线横线最为集中,这是密集构成,反复出现的黄马褂侍卫们,这是重复构成,这样我们看,具象的建筑长廊和以太后为中心的一组人物,印象的荷塘花木,抽象的中国书法,就完整地融在一起。
构成引入中国画,使得具象抽象印象能够在中国画中融合,可以说构成是三象能够融合的钥匙。三象融合就是将具象的、抽象的、印象的这几个单元,重新组构成一个新的单元,从而实现了三象合一。


色墨统一
    如果说运用构成是打开三象能够融合的一把钥匙,那么色墨统一就是三象融合的手段和结果。也可以这样说,色墨统一就是把三象构成中的诸元素,依据形式美的法则,如对比、调和、对称、均衡、比例、节奏、韵律、多样等,收拾整理到使画面统一又协调。
    中国画的收拾整理最为重要,一幅的成败,最后的决定因素在是否会收拾,收拾好为精品,收拾不好就是废纸一张。石齐先生的作品有时以线墨来收拾,有时以色彩来收拾,有时色墨共用。
 
    潘天寿先生说:“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之基础,在科学。”石齐先生的作品,是东方和西方的合体,既有东方的哲理,也有西方的科学。
 


 
 
 
 
 
 
 
 
 
 
 
 
 
 
 
 
 
 
 

 

全部作品石齐作品精选Selected 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