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NEWS BULLETIN

第六期八达岭红叶岭写生

作者:王雅慧  时间:2015-10-23 13:57:33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如果说丹枫装点了秋山素净的脸庞,那么昨天的红叶岭因为一队画家们的来访而顿生意韵。当抬头便见碧空下的山岭变得绚丽时,每一位新中国画班的成员都笑了。中国石齐艺术研究会第六期的学生们的写生活动于昨日在八达岭森林公园的红叶岭展开。


大清早七点半你就能看见三三两两的背着画夹画板的人在大巴车前聚集,他们笑着寒暄着,期待这一次石齐研究会组织的写生活动会带大家看到怎样的风光。著名国画大师石齐老师也早早起来,微笑着跟同学们握手问好。八点,车队载着一车的画家们开启了他们到八达岭红叶岭的写生旅程。车上与石老师谈天,他说这是他第五次去观赏长城风光了,身为福建人的他清楚得记得第一次登上雄伟的长城是1963年。石老师一路上看着窗外的风景,进入眼帘的高楼大厦渐渐被青山绿树所取代。

  车上同学们谈论今天是重阳节。的确,写生当天正恰恰是农历九月初月,两九相重之日。定下行程时研究会并没有注意到,直到行程前一天才意识到这样的好日子。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初三“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而今天新中国画班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们一起来登高赏叶,绘画写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大巴车在红叶谷的怀抱里停驻。



前日一场秋雨洗净了阴霾,阳光格外卖力地赐予每个人金色的温暖,连冰冷的山风都被感动了,带了些许柔情划过每个登山者红彤彤的脸庞。石齐老师虽已是古稀之人却相当精神矍铄,他快步走着,在队伍最前头带领众弟子登上红叶岭的第一个石阶。画家班的学生们紧随其后,个个笑容满面,仿佛都期待着一路上的新鲜。山脚下有点阴凉,随着走过的石阶越来越多,山间的阳光也开始倾泻开来。结着红黄色块的枝桠把光影裁剪成一幅幅小画,投射在每日与水墨对话的画家们的脸上,手上,身上,浑然天成的画作让人应接不暇,欢喜一涌而上。山路渐渐开始有点陡峭,同学们一拉我一把,我扶你一下地前进着,不时有人问:“石老师呢?”如果你在登山时想找到石老师,那你可得加把劲往上爬了,因为他一定是正在你前面的更高处浏览山光呢。

  身边的红叶越来越多,在阳光的投射下叶脉呈现富有伸张感的金灿灿,而整个叶子却比红宝石的色泽更抢眼更通透,真的有种“丹枫似火”般的欲燃之感。早在唐代就有一个文人被这种炽热的生物感动了,留下了千古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他是杜牧,写下了这首《山行》。诗中提到“霜叶”是因为山间的叶子换上红妆正是受到了霜的洗礼。而石老师带领众画家弟子来此踏秋写生之日,又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这就不奇怪为什么山间的红叶这么充满了热烈与柔情了。是不是真的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吉人自有天相”,不然怎么连自然都这么宠爱石齐艺术研究会新中国画家班的成员呢?
同学们在半山腰处的平台上歇脚,远望前方,一条银色的长龙盘踞在青山翠柏之中,毗邻八达岭长城的红叶岭正是观赏世界上人文建筑中七大奇迹之一的好地方。“欲识长城真面目,须到苍龙侧峰来”。同学们有的感慨景色美不胜收,有的与景观合影。石齐老师丝毫没有气喘嘘嘘的狼狈相,还给同学们讲话。他强调今天来写生景色很好,但是作为一个画家创作不能被现实景色所狭隘了自己的思路,不是说看到的是什么样就一定要画那个样子,多一个枝杈或者少一片就说“不对,不是长成这样的”。画家不是摄影师,画家的创作不需要跟现实完全一样,只要有美感,画出自己的秉性就好。


随着琉璃般晶黄枫叶的摇曳,新中国画班的成员们踏上山顶的平台,石齐老师停下来要把这里的风景收到写生的宣纸上。于是,众弟子们忙活了起来,不一会六尺整纸铺开,各色颜料和墨已然在白色磁盘上蓄势待发。石齐老师席地而坐,顾不得尘土,心已经专注在构图上了。只见他手握毛笔,轻沾几下墨盘,快速地皴擦起来,浅淡的墨色携着水气,在宣纸的纤维中伸张着腰肢,氤氲开来。石老师好像是在用淡墨打底,线条变化多端,横跨画幅左右,寥寥几笔过后,错落有致的山势已在纸上初见端倪。他写生从来不用素描打稿,而且一开始的着笔特别洒脱随性,大笔一挥看似无意却实则早在石老师心中布局好了,细看画面便可见其层次结构及其浓重干湿。接着石老师开始用墨色,不一会就看出画面左侧生长出了一条有力的枝干,石老师不时抬头看着眼前的山景,但却能感觉出他丝毫没有描摹的意思,而是出笔呈现的“枝干”就早已是“石齐样式”了,是他心中最美的枝桠,最引人入胜的山景。红叶在笔端幻化而生的时刻是写生中最美妙神奇的。有时不免心生疑惑,为何同样一支普通的毛笔却能在石老师的手中有这般多端的笔法。朱砂瞬间凝成灵动的叶,有的叶尖锐,有的叶圆润,些许墨色实着,些许透着写意的飘渺,眼看着这片片红叶就这样生长出来,灵动惹人怜爱,如蝴蝶一般,仿佛一阵微风拂过她们就要飞出来了。
70多位新中国画的画家紧紧簇拥着老师,都想离得更近,好把大师作画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笔触都牢牢锁在脑海里,每个同学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学习着,不时跟身边同学交流从中收获的启发。红叶画完后,石老师最后又加强了背景,可见画面上在红叶的掩映下,后面群山起伏,青山上隐约盘踞着古老的长城。画到这,石老师抬起头叮嘱各位学画之人:“长城是最难画的,那么雄伟那么古老,你要是想把它的沧桑雄奇画出来,又不落窠臼那真是难上加难,头发都要掉光。所以我们不要傻画,别画那么实,让前景成为主体而把长城变为背景,这样就讨巧地避免了画长城的繁重”。石老师还强调了绘画之人重要的是动脑而不是动手,怎样把各个景色的优点吸收过来和谐汇集在一个画面上是需要动尽脑子的,还要同时保持自己的特色,点亮自家灯火,构造自家模式,不雷同、不与别人撞车。
写生过后,众弟子陪同石老师下山。在观看完恩师的现场作画后他们仿佛若有所思地开始思考回去后的新作了。下山的路曲径通幽,大家经过了景区里美丽的绚彩林。这片林子是每逢秋季景区里色彩最丰富的。五颜六色中黄栌最为惹眼,黄栌就是我们最常见的那种长圆形的叶子。它们如片片红霞,惹人心醉。金灿灿的元宝枫又添加了另一种耀眼的鲜活,并且他们会随着时令的变化和成长的过程,演化出嫩红、淡黄、橙黄等多种色彩,冲击每一个游客的视觉。这绚烂的颜色正如石齐老师的画一样。石老师一直善用明黄,靛蓝,朱砂等鲜亮的颜色,他的画,不论国画还是油画都是以明亮的颜色和唯美的画面为特征。不知道这次写生秋游后,石老师的新作中会不会有这片绚彩林的身影?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首词是一九二五年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的毛泽东,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当毛主席看见“层林尽染”的红叶铺满了祖国青山,想到了发展势头异常迅猛的工农革命。如今,八达岭的红叶岭亦是层林尽染的景色,希望石齐先生创办的新中国画班在画界引领的改革之风亦能如火如荼,“一人一面旗帜,燃起新中国画的燎原之势”。

在此次秋游活动接近尾声时,同学们都带着笑容,感慨这次活动真好,在中国石齐艺术研究会的组织下来到大自然中,天公作美,万千美景尽收眼底,更重要的是在观看恩师的现场作画中为自己作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空间。夕阳偷偷的出来散步了,斜晖映着画家们的脸庞,他们踏上了回家的路,目光前方,迎接他们的也正是其绘画道路上有所进步甚至飞跃的路程……

文/王雅慧 图/曹征

全部作品石齐作品精选Selected Works